新闻中心 \

News Center
聊聊金属3D打印产业化—老生不常谈
来源: | 作者:hkw9f0580 | 发布时间: 2020-07-07 | 6319 次浏览 | 分享到:
这一期泛泛而谈了很久,金属3D打印作为高附加值的工业实现方案,如同90年代数控机床刚进入中国时,同样经历过的迷茫。新生事物呱呱落地,我们是孕育父母,投入了百般的热情;而周围邻居此刻感受到的,还是弱不禁风的四肢和整日整夜的哭闹。花开堪折直须折,我辈从业者共励共勉。



现象三:一旦出现了“一旦”

      2010年第一台金属SLM设备进入中国,至今厂商数量增加了不止5倍,几乎所有公司的目标市场都有“军工航天”。8年过去了,还是没有一款零件在军工或航天真正列装(我们都要感谢铂力特,在航空市场与空客合作量产了燃油喷嘴,为行业走出了艰难的一步)。

      于是我们又看到了特别多的“一旦”:

      “一旦规模应用,将有效增进XXX”

      “一旦通过审核,将大幅提高XXX”

      “一旦验证通过,将显著提升XXX”

      “一旦得到认可,将进一步改善XXX”

      “一旦实现量产,将彻底改变XXX”

      。。。

      一旦出现了“一旦”,就没有然后了。


现象四:被选择性忽略的元问题

      这里有两个成型的零件,其中一块在某一层有两条光路没有烧结。

      这两个零件,没有任何已知的检测方式能把它区分出来,这两条没扫的光路,实际应用会有什么后果?也没有办法知道。仅观测金属3D打印成型结果,是不能做出可信判断的,这就是元问题。

      再夸张一些,从同一个零件上取下两块,物理性能也可能差别极大。

      当大家都在做拓扑优化,做新材料,做市场拓展的时候,元问题反而被选择性忽略,这个可以用“现象五”来解释。


现象五:用科研方法解决工程问题,用技术方法解决市场问题

      最后这条,本期的编辑想了很久是否要写出来,毕竟行业里很多前辈老师都是科研工作者。最后决定为了科学精神,还是选择写出来,若有得罪,望海涵。

      过分执着于自己的技术方向,对技术路径的变化过于敏感

      科研人员非常在乎自己研究领域的延续性,希望“之后做的事是在之前的积累上继续提高。”一旦需要更换技术路径,尝试新的方法,就会产生本能的抵触(不愿意放弃自己的方向和已经有的积累)。
3D打印
手板模型制作
ABS塑胶材料


博骏模型


用心智造

        效率争先


        服务一流

铝合金材料
全力以赴
星钻品质
精益求精
PC塑胶材料
CNC机床加工
PP/POM/电木等特殊材料
源头工厂
追求完美
设备齐全
复模、喷涂上色